【本文由“大水风”推荐,来自《中小学教育埋下的雷,最终在大学反噬了?我们的教育像一场慢性的炎症?》评论区,标题为小编添加】
- 铁皮疯狗
-
以前的教育是要选拔。
因为资源少,只能选择一部分人教育。
比如计算机。
我跟一位前辈聊过,他是南京大学数学系的,后几年改学计算机。
他们当年学计算机的时候全部都是跟书学。
上课就在黑板上模拟。
因为当时全中国就没几台计算机,大学计算机专业也没有计算机。
你要招计算机系的学生。
必须设定一个门槛。
把一部分人挑出来,因为你没有自学条件嘛。
别说计算机,书也没有,也没有人能教你。
那个时候搞应试教育,搞选拔,搞分数一刀切。
是有合理性的。
你现在要学计算机,如果只是学知识,不是为了一张文凭。
完全可以在家自学,而且学得更扎实,更好。
网上有美国顶尖大学的教学视频。
有无比丰富的各种教程,文档,论文。
你完全可以半天在家学习,半天出去运动。
最后学出来的结果,比你跟着这套公立教育系统要好很多。
因为你不必学习那些没用的东西。
比如你要学人工智能,应当尽快熟悉高等数学,比如微积分,概率统计,随机过程这些。
而不是在初等数学里面打转。
说初等数学是基础这个没错的,但基础始终是基础,够用就行了。
你要盖个房子,水泥基础就行了,你用钢铁打基础,建出来的房子不会更好。
最终还是看你这个房子,不是看基础的。
大家拼命卷,其实很多知识技能都是无用的,无非是为了个文凭。
企业也很无奈,其实到企业里是看你能不能把活干出来。
我接触过太多名校的高学历,实际上干活稀碎的人。
企业也很无奈,但目前没有什么高效率识别人才的方法。
所以我个人是赞同加大各种社会化等级,证书考试。
比如有社会化的数学考试,计算机课程考试。
企业看你这个证书等级,会更有效一些。
是这个道理,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是对的。我弟弟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,由于我的兴趣的影响,他在上初中的时候就对航空航天有兴趣,阅读了大量的科普杂志,甚至像《国际航空》这样的专业性杂志也阅读了,不见得懂,就是兴趣。这些杂志里有许多非常有意思但是不需要专业知识的内容,比如名人传记,我记得有凯利约翰逊的传记,有各种工程的历史比如像波音,空客,中国组装MD82的情况等等,这都属于工程方面的知识,如果大学教育恐怕专业博士未必能有,但是这就是一些知识。等到我弟弟大学毕业进入航天部门,这些知识都是非常有用的,很早就让他建立了工程管理的概念,形成了自己的工程管理理念。这让他进步很快,而且更牛逼的是他做项目好像从来就没有失败过。很快就称为正高级工程师和总设计师。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知识与能力的培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