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正文

2023年前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解读_风闻

一、总量平稳增长,长期尚处低位。

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,2023年三季度末,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34.59万亿元,同比增长10.9%;前三季度,人民币贷款增加19.75万亿元,同比增加1.67万亿元。

500 

整体来看,贷款总量平稳增长,表明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增大、及实体信贷需求持续回暖;但是与2022年对比,仍处于相对低位,(见下图社融增速曲线,2022年基本处于10%-11%区间,今年则在9%-10%区间),侧面反映出未来再扩张潜力充足。

500

(数据来源:中国人民银行)

此外,2023年社融增速曲线的走势月波动明显增大,呈现出较强的政策驱动性,依赖政府债券及经济政策拉动,如年初、三季度初的一系列消费促进方案,带动了当期社融增速的走高。

接下来,本文将针对前三季度国内贷款的突出特点(领域)进行一一解读。

二、中长期贷款走高,工业领域增势迅猛。

1、按照贷款期限来看:

2023年三季度末,我国金融机构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余额53.4万亿元,同比增长6.9%;前三季度增加3.61万亿元,同比少增2.16万亿元。

中长期贷款余额98.12万亿元,同比增长17%,增速比上年末高2.5个百分点;前三季度增加11.84万亿元,同比多增3.16万亿元。(数据来源:中国人民银行)

对比之下,中长期贷款的同比增速较短期贷款高出10.1个百分点,政策、及资金倾斜力度明显,在疫后经济恢复期间,重点保障企业长期发展的稳定资金来源,同时也带动金融机构贷款结构的持续优化。

2、按照三大产业来看:

500

 (数据来源:中国人民银行,此处工业和服务业仅计入中长期贷款数据)

工业领域中长期贷款余额总量虽偏低,但增速较快,达30.9%,超过一、三产业之和。主要是由于二季度起,我国制造业PMI长期处于低位(50%荣枯线以下),行业景气度不佳;而一、三产业形势相对较好。故需通过金融政策倾斜来支持工业实业,保障供给端稳定有序运行。

其中,重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7.94万亿元,轻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3.1万亿元。轻重工业的分布差距属意料之中,重工业资金投入量大、周期长的特点,使其对中长期贷款的需求远超轻工业。

9月份,国内制造业PMI回升至50.2%,金融等政策支持初见成效。但受“十一”节假日、节前部分需求提前释放、及当月国际PMI整体下滑等因素影响,10月份PMI转跌至49.5%,表明目前市场需求仍偏乏力,预计金融机构对制造业的资金倾斜力度将保持。

三、各重点领域特点突出。

根据央行数据,我国前三季度信贷构成中,普惠、绿色、科创等领域有较快增长,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国家产业政策方向、及未来一段时间内金融机构的主要支持领域。另一方面,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房地产、及住户消费领域贷款量有一定改善,并有望出现新的增长机遇。

1、普惠金融领域增长较快。

截止2023年三季度末,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8.74万亿元,同比增长24.1%;新增达4.8万亿元,超过去年全年新增额度,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成效显著。

今年8月,发改委等部门发布《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》,提出延长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期限至2024年底,持续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。10月份,国务院印发《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明确指出加大信贷投放力度,拓宽直接融资渠道,提高小微企业服务覆盖面、可得性、便利度。

但在惠普金融高增长的背后,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比较突出。出于风险考虑,金融机构更乐于让资金流向资质较优的少部分小微企业,其他小微企业则较难申请到所需的授信额度。这也是未来我国普惠金融实现增量提质的关键之一。

2、绿色贷款增速强势领跑。

前三季度,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28.58万亿元,居全球首位;同比增长36.8%,较其他领域贷款增速高出26.6个百分点。

绿色贷款中,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占比达66.8%,落实“双碳”目标的导向性显著;按产业划分,基础设施绿色升级、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三大产业的贷款余额位居前列,分别达12.45、7.27和4.13万亿元。此外,绿色债券发行量增长较快,据Wind数据,1-8月我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8301亿元,基本与去年的高基数持平。

金融机构对绿色贷款市场的大力支持,正为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强劲动力。未来,绿色产业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占比势必不断提高。

3、房地产贷款下滑趋缓、金融政策或转型。

前三季度,我国房地产贷款余额为53.19万亿元,虽然同比仍呈下降,但数值有所减缓,为-0.2%,与8月份持平。其中,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3.17万亿元,同比增长4%;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.42万亿元,同比下降1.2%。在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的环境下,其信贷市场需求不出意料处于遇冷状态。

虽然今年以来,我国不断加大对房地产的金融支持,如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、首套房贷利率动态调整、及保交楼等政策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近期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强调:“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,加快保障性住房等‘三大工程’建设,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”,这基本为接下来的房地产金融政策走势奠定了基调:以城中村改造、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、平急两用基础设施为代表的“三大工程”将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力度,结合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,或有望形成新时期房地产领域信贷增长的重要支柱。

4、住户经营贷、消费贷增速较快。

前三季度,我国本外币住户贷款余额规模为79.63万亿元,同比增长5.7%。其中,住户经营性贷款、及住户消费性贷款(不含个人住房贷款)余额增速高于住户贷款整体,分别达18.2%、13%;二者规模为21.89万亿元、19.31万亿元,成为带动住户信贷规模稳中有进的关键力量。

住户经营性贷款的快速增长,既得益于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加大支持力度,又因疫后生产经营活动恢复,以个体工商户等形式为代表的信贷需求市场扩张。住户消费性贷款方面,主要来自于短期消费贷款增加,据央行统计,前三季度,住户部门短期消费贷款新增4600亿元,同比多增3493亿元,为消费性贷款整体较快增长贡献了重要数额。

四、结语。

2023 年以来,在国内外经济双双走弱的背景下,我国以货币政策为主导的维稳方式尚难彻底扭转国民经济增长颓势。且由于经济内生动力偏弱,国内金融机构贷款投向明显呈“重对公,轻零售”之势,制造业、基建、惠普金融、绿色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成为重点支持对象。

结合相关部门在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表态:“下阶段,人民银行将继续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,支持实体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,不断推动经济内生动力增强与良性循环。”在政策支持和经济修复延续的双重作用下,预计四季度、及2024年国内信贷规模将保持稳定、持续增长,且波动幅度较前三季度减弱;实体融资、及重点产业仍会是金融机构投放增长的主要领域。

5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