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水河是长江流域所有支流中唯一没有被污染的河。
建国初期,周总理就规定了赤水河流域两岸十公里内不准建立化工厂。至今整个赤水河流域都没有工厂和水电站。
赤水河不仅是中国白酒殿堂级的存在,更是美食的天堂。
我们围绕赤水河转了几天,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丙安古镇上吃的一顿饭。
丙安古镇是用几千根木桩撑起来的一个赤水河边小镇,背山面水,翠绿环绕,更因是当年红军一渡赤水的渡口而闻名。
古镇不通汽车,有两个古老的寨门,石板路已有几百年的历史,从铁索桥过河后,走100多米进入寨门,马上就到了一尺街,一尺街大概有一米宽。
一尺街上的第一家饭店就是“王记白水鱼”,这家饭店不太起眼,朴实无华,占用两个门面,典型的吊脚楼饭店,门口无任何宣传图片。
我被门口的两张桌子吸引,一张摆满了各种菌子,另一张是各种炖好的菜。我在云南多年,可有些菌子也认不出来。我们一行12人就在这里吃午饭了。
首先点的是白水鱼
丙安白水鱼很像鲤鱼,它是鲤鱼的一种,本地名字叫清波。这鱼生活在急流活水中,靠水中的微生物为食。刺少肉厚。
丙安养殖清波鱼,深山间竹林内溪水塘,不用饲料。鱼生性好动,肉质细腻紧密。
白水鱼只用白水煮, 汤极鲜,肉极嫩美,一般配蘸水吃鱼。汤里的配菜只有黄瓜。在我们等待做鱼的时间,老板打开了临街的电视。
央视美味中国专门介绍丙安白水鱼,片中主角是这家王记白水鱼传人王学辉。
当年红二师渡过赤水后,红军战士都坐在屋檐下休息。 几十年后,我们也坐在路边屋檐下等待吃美味的白水鱼。
这里有个菜叫竹燕窝,炒鸡蛋很好吃,那时我们还不知道,这是一种菌中极品。
竹燕窝的学名叫做“竹菌”,因其形状和味道酷似燕窝,故而民间将其俗称为“竹燕窝”。它的形成十分特别,或者说举世罕见。简单来说,竹燕窝就是竹子被虫咬之后开出的花,是嫩竹寄生虫、竹子、真菌三者共生之下的产物。这种特殊的生长方式,让竹燕窝无法人工种植,并且由于竹燕窝只生长在竹林深处的密林当中,只在仲秋时节才有嫩竹寄生虫寄生于竹笋上,使得其产量很低,故而如今在市面上不仅相当罕见,也十分的名贵。它的生长不仅需要嫩竹寄生虫咬竹子,还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来促进它生长,若是温度不适宜,或者升高之后,它就会自动消失。
真可谓是仙界珍品,难留人间。
竹燕窝只生长在这一带,营养同燕窝比肩。
另一种没见过的菌是猴脑菌。
店里的做法是切丁,配灵芝菌和另外两种不知名的菌子,同青辣椒一起干炒。灵芝菌在这里只是配菜。
有一种野菜,翠绿滑嫩,比种植的菜好吃,无名,就叫野菜。
赤水河老腊肉,本地土猪,熏制时间超过三个月。切薄片蒸后肥肉入口化。
这一带常吃的黑豆花,吃过几次,既当主食也当菜。
独特的地理环境早就了独特的饮食。深山出美食,古寨藏厨师。我们这一路可是大块朵颐,印象深的有大方县的豆米肉丸火锅,遵义的私房菜,昭通的天麻土鸡汤锅,娄山关的黄焖鸡。
最让人难忘的是丙安古镇上的王记白水鱼